Digital Craftsman Spirit

以数字工匠精神,助智慧城市建设

创新建设数字应急系统推进杭州自然灾害“精准智能管理”!

发布时间:2021-05-20

创新建设数字应急系统推进杭州自然灾害“精准智能管理”!近年来,杭州临安区全面分析总结“利奇马”台风防治工作经验,按照“整体智治、协同发展高效”理念,以区域活动多发的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环境灾害防治为重点,着力通过构建安全隐患问题调查精细、风险管理监测系统自动、应急指挥可视、灾(险)情处置高效的自然灾害精密防治技术体系,推动防灾减灾由“经验导向”向建设数字化城市“数字化改革”转变,取得一个明显提高成效。

 创新建设数字应急系统推进杭州自然灾害“精准智能管理”!



去年汛期,在全区梅雨量是常年2.8倍的情况下,精准避免地质灾害16起,实现“零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减少79.9%。

安全转移群众,拧成“一股绳”,健全大应急管理体系

虽然自2019年8月超级台风"利奇玛"以来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石狮市石狮镇黄川村党委书记仍然被那天的想法所困扰。王灵敏回忆说,黄川村原村委会大楼所在的苍梧口,在“立七马”那天,遭遇了山洪泥石流的冲击。原村委会大楼旁的4栋老房子直接被毁。唯一幸存下来的是几年前盖的新房,但房子里也堆满了沙子和石头。

去年5月,苍梧口建成了24米长的拦河坝、147.5米长的引水渠和12 × 16米长的沙池。大坝还设计了排水孔,可以更好地排水。水流经河道进入盆地,在那里进一步清除泥石流,最终流入主河道。该项目还结合了填海项目,村民们在该地区种植了玉米、茄子和向日葵作物。Lekima 人给这个村子造成的伤口正在愈合。

杭州临安区地处中国浙江西北部山区,东西产生落差 1778 米,大小进行河道 157条,是全省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环境灾害综合防治工作重点不同地区。“利奇马”过境后,我区痛定思痛,不断学习总结实践经验教训。

要按照应急决策扁平化、协同处置高效的要求,完善应急大体制、大机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体系齐全,做到有的放矢、有所不为,有所不为。在部队部署上,从分散管理向统一指挥,进一步完善区、镇、村、电网四级应急力量体系。区应急管理局协调指挥了全区37支救援队(包括8支消防队、25个部门、4个社会单位),推动组建了18个乡(街道)和306个村(社区)应急救援队,对全区978名电网成员的地质、山洪等灾害进行了检查。今年,各级防洪抢险部队共26300余人,有力地保障了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在储备制度方面,制定出台了《救灾物资储备使用管理联动机制》和《救灾物资储备实施细则》,规范了救灾物资的采购、储备、调拨等程序,救灾物资的发放和管理。我们在东、中、西三地分别设立了一个区级应急物资仓库,储备了排水泵、发电机、行军床等42种应急救援物资,使附近物资快速运输。

完善区、镇、村、电网应急力量体系

应急物资储备仓库,抢修自来水管道,串起“一条链”,夯实全过程防治基础

据区应急管理局负责人介绍,在紧急情况下,区内在结合“一号喇叭转移预警、二号锣危险转移、三号警报扩大转移”等本地方式的基础上,将“人工统计”改为“精准智能控制”,依托“浙江安全码”,完成人员转移基本信息的调查,并对应未转移人员,平台实时显示,“一键呼叫”。临安作为“浙江安全码”试点,紧抓试点“浙江安全码”码上转移,进一步进行规范从信息接报到后期处理处置的全流程风险管理工作程序,分类可以制定小流域山洪、地质环境灾害等9张紧急使用情况研究人员通过转移相关信息表,实现了精准界定转移技术人员、确定转移时序。

目前,已有1,297名重点转移人员和16000名扩编转移人员完成《编码》。

综合降雨、沟段等相关情况,杭州临安区精细勘察,构建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小流域洪涝灾害分析评价模型,并邀请全国顶级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组织1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完成1:2000高精度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编制坡滑评价模型和影响范围公式,对应四级防洪站,划定地质灾害风险防范点4500多个。山洪灾害重点防治501个村庄,受自然灾害威胁6.740,000人确定小流域降雨预警指标的"准备转移"和"即时转移",根据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等情况的分类,制定应急人员转移信息表,落实乡镇和街道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转移责任。

精准监测方面,我区建成230个自动气象站,每分钟采集一次数据,实现了行政村和重点地区监测的全覆盖。积极推进以X波段雷达和风廓线雷达为主体的垂直探测系统建设,实现灾害性天气提前60分钟预警。建成水文自动监测站248个,水情视频监测点172个,实现水库及主要河流水情数据实时监测和水情信息实时返回。此外,在9个重大地质灾害点安装了声光报警器、次声传感器等41套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系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会立即自动报警,有效解决滑坡监测问题。

我区在大力推进灾区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的同时,结合地质灾害成果,精细调查小流域山洪,对危旧房屋进行汛前汛后“复查” ,提前综合治理、精准治理、防患于未然的隐患风险。去年以来,全区投入近14亿元,全面推进自然灾害隐患综合治理。截至2020年11月底,共治理地质灾害657处,建设自然灾害搬迁避灾安置房1282套,加固山塘水库86座,拆除D级危房142座,整治C级危房512座,拆除占用河道房屋93座,拆除道路103条,安装沿河护栏2000条

紧急情况人员转移演练,为水库大坝做“CT”,拆除侵占河道建筑物

打造“一平台”,实现全天候高效处理

对标对表“数据进行整合、预警系统自动、指挥可视、监管留痕”要求,我区依托区自然环境灾害防治技术综合指挥平台,归集各类关联分析数据处理信息,实现中国在线“核实现场实际情况、会商应急方案、智控人员可以转移、指挥应急救援、调配应急教育资源”。

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应急指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预警信息“一键精准核查”,第二步是“一键快速反应”应急事件,第三步是“一键溯源分析”的指挥流程。目前,该地区自然灾害防控综合指挥平台主要包括降雨和河道、水库实时水位和超洪水监测预警信息、气象部门联合平台累计降水量、温度、积雪深度、极端大风等监测预警信息,以及位移信息,沉降与地质灾害监测与重大地质灾害预警的监管局联合平台。

平台集成多部门物联网实时传感设备430台,采集自然灾害风险源信息3964条,自然灾害威胁人口14650户67403人,应急队伍和视频监控等救灾资源信息8大类10545条,实现自然灾害信息的“一屏”控制。该平台具有物联网监测和预警功能,实时显示各物联网监测站的布局和物联网监测预警信息,实时智能声光提醒报警信息,实时自动准确定位报警点,为应急管理、日常监测、异常情况预测预警等提供技术支持。

据区应急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一旦感应到降雨、水位、坡位等超报警点,平台立即向指挥中心报警,指挥员无需前往灾(险)场,只需在“一图自然灾害”平台上实现一键指挥调度。通过大平台,大数据进行监管,我区成功企业实现了自然环境灾害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发展全过程“留痕”,及时回溯能力分析、完善相关改进,提升了全区“整体智治”水平,真正从源头上防范措施化解社会重大信息安全技术风险,把问题需要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高位监控画面

创新建设数字应急系统推进杭州自然灾害“精准智能管理”!指挥中心与灾情现场互动,第一时间抢险救灾。

相关搜索